技术协议上要求流水线必须配备相应RFID那么RFID是什么

热度:1 发布时间:2024-07-15 11:44:58来源:cba小九直播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有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 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 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大家的关注。RFID 技术早起源于英国,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辨别敌我飞机身份,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商用。RFID 技术 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美国国防部规定 2005 年 1 月 1 日以后,所有军需物资都要使用 RFID 标签;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建议制药商从 2006 年起利用 RFID 跟踪常 造假的药品。Walmart,Metro 零售业应用 RFID 技术等一系列行动更是推动了 RFID 在全 世界的应用热潮。2000 年时,每个 RFID 标签的价格是 1 美元。许多研究者认为 RFID 标 签非常昂贵,只有减少相关成本才能大规模应用。2005 年时,每个 RFID 标签的价格是 12 美分 左右,现在超高频 RFID 的价格是 10 美分左右。RFID 要大规模应用,一种原因是要降低 RFID 标签价格,另一方面要看应用 RFID 之后能否带来增值服务。欧盟统计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 年,欧盟有 3%的公司应用 RFID 技术,应用分布在身份证件和门禁控制、供应 链和库存跟踪、汽车收费、防盗、生产控制、资产管理。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最终靠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有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能够获得能量,并不是特别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拿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隐私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

  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平台)和很多应答器组成。

  最初在技术领域,应答器是指能够传输信息回复信息的电子模块,近些年,由于射频技术发展迅猛,应答器有了新的说法和含义,又被叫做智能标签或标签。RFID电子标签的阅读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能轻松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射频识别系统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能穿透雪、雾、冰、涂料、尘垢和条形码没办法使用的恶劣环境阅读标签,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大多数情况下不到100毫秒。有源式射频识别系统的速写能力也是重要的优点。可用于流程跟踪和维修跟踪等交互式业务。

  制约射频识别系统发展的主体问题是不兼容的标准。射频识别系统的主要厂商提供的都是专用系统,导致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行业采用不一样厂商的频率和协议标准,这种混乱和割据的状况已经制约了整个射频识别行业的增长。许多欧美组织正在着手解决这一个问题,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标准化必将刺激射频识别技术的大幅度发展和广泛应用。

  物流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对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实现减少相关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两个目的。如何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产品,成为物流公司追求的最高目标。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要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所以物流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供应链中存货的管理。

  在运输管理方面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只需要在货物的外包装上的安装电子标签,在运输检查站或中转站设置阅读器,就能轻松实现资产的可视化管理。与此同时,货主能够准确的通过权限,访问在途可视化网页,了解货物的具置,这对提高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特别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因此能免受污损。

  4.可重复使用。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可以有效的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Bytes.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资料量会慢慢的大,对卷标所能扩充容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7.安全性。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式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变造。

  RFID因其所具备的远距离读取、高储存量等特性而备受瞩目。它不但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大幅提高货物、信息管理的效率,还可以让销售企业和制造企业互联,从而更加准确地接收反馈信息,控制需求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来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也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及后向散射耦合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依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都会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无源RFID读写距离近,价格低;有源RFID能够给大家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但要电池供电,成本要更高一些,适用于远距离读写的应用场合。 [2]

  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的产品。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超高频915MHZ。

  有源RFID产品,是最近几年慢慢发展起来的,其远距离自动识别的特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潜质。在远距离自动识别领域,如智能监狱,智能医院,智能停车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及物联网等领域有重大应用。有源RFID在这样的领域异军突起,属于远距离自动识别类。产品主要工作频率有超高频433MHZ,微波2.45GHZ和5.8GHZ。

  有源RFID产品和无源RFID产品,其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的应用模式,也有各自的优势所在。但在本系统中,我们着重介绍介于有源RFID和无源RFID之间的半有源RFID产品,该产品集有源RFID和无源RFID的优势于一体,在门禁进出管理,人员精确定位,区域定位管理,周界管理,电子围栏及安防报警等领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半有源RFID产品,结合有源RFID产品及无源RFID产品的优势,在低频125KHZ频率的触发下,让微波2.45G发挥优势。半有源RFID技术,也可以叫做低频激活触发技术,利用低频近距离精确定位,微波远距离识别和上传数据,来解决单纯的有源RFID和无源RFID没有很好的方法实现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近距离激活定位,远距离识别及上传数据。

  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很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可自由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射频识别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系统优势:

  读取方便快捷: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还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有效识别距离更大,采用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时,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米以上;

  识别速度快:标签一进入磁场,解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且能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

  数据容量大: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若包含字母,存储量则会更少;RFID标签则能够准确的通过用户的需要扩充到数10K;

  使用寿命长,应用场景范围广: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能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放射性环境,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

  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标签写入数据,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而且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少;

  更好的安全性:不但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一样的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还能够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动态实时通信:标签以与每秒50~100次的频率与解读器进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出现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做动态的追踪和监控。

  数据内容标准主要规定数据在标签、读写器到主机(也即中间件或应用程序)所有的环节的表示形式。因为标签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力)的限制,在所有的环节的数据表示形式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另外主机对标签的访问可以独立于读写器和空中接口协议,也就是说读写器和空中接口协议对应用程序来说是透明的。RFID数据协议的应用接口基于ASN.1,它提供 一套独立于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也独立于标签读写器与标签驱动之间的命令结构。

  ISO/IEC 15961规定 读写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3],侧重于应用命令与数据协议加工器交换数据的标准方式,这样应用程序能完成对电子标签数据的读取、写入、修改、删除等操作功能。该协议也定义 错误响应消息。

  ISO/IEC 15962规定 数据的编码、压缩、逻辑内存映射格式[3],再加上如何将电子标签中的数据转化为应用程序有意义的方式。该协议提供 一套数据压缩的机制,能够充分的利用电子标签中有限数据存储空间再加上空中通信能力。

  ISO/IEC 24753扩展 ISO/IEC 15962数据处理能力[3],适用于具有辅助电源和传感器功能的电子标签。增加传感器以后,电子标签中存储的数据量再加上对传感器的管理任务大幅度提升 ,ISO/IEC 24753规定 电池状态监视、传感器设置与复位、传感器处理等功能。图1表明ISO/IEC 24753与ISO/IEC 15962一起,规范 带辅助电源和传感器功能电子标签的数据处理与命令交互。它们的作用使得ISO/IEC 15961独立于电子标签和空中接口协议。

  ISO/IEC 15963规定 电子标签唯一标识的编码标准[5],该标准兼容ISO/IEC 7816-6、ISO/TS 14816、EAN.UCC标准编码体系、INCITS 256再加上保留对未来扩展。注意与物品编码的区别,物品编码是对标签所贴附物品的编码,而该标准标识的是标签自身。

  实时定位系统能改善供应链的透明性[8],船队管理、物流和船队安全等。RFID标签能解决短距离尤其是室内物体的定位,可以弥补GPS等定位系统只能适用于室外大范围的不足。GPS定位、手机定位再加上RFID短距离定位手段与无线通信手段一起能实现物品位置的全程跟踪与监视。正在制订的标准有:

  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它规范 RTLS服务功能再加问方法,目的是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访问RTLS系统,它独立于RTLS的低层空中接口协议。

  ISO/IEC 24730-2 适用于2450MHz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它规范 一个网络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RTLS发射机发射无线电信标,接收机根据收到的几个信标信号解算位置。发射机的许多参数可以远程实时配置。

  2006年ISO/IEC开始重视RFID应用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将ISO/IEC 24752调整为6个部分并重新命名为ISO/IEC 24791。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对RFID应用系统提供一种框架,并规范 数据安全和多种接口,便于RFID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应用程序不再关心多种设备和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差异,便于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能够支持设备的分布式协调控制和集中管理等功能,优化密集读写器组网的性能。该标准主要目的是解决读写器之间再加上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信息,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RFID数据信息的共享越来越重要。

  被动式标签没有内部供电电源。其内部集成电路通过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驱动,这些电磁波是由RFID读写器发出的。当标签接收到足够强度的讯号时,可以向读写器发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ID号(全球唯一标示ID),还可以包括预先存在于标签内EEPROM中的数据。

  由于被动式标签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巧,无需电源的优点。市场的RFID标签主要是被动式的。

  一般而言,被动式标签的天线有两个任务,第一:接收读写器所发出的电磁波,藉以驱动标签IC;第二:标签回传信号时,需要靠天线的阻抗作切换,才能产生0与1的变化。问题是,想要有最好的回传效率的话,天线阻抗必须设计在开路与短路,这样又会使信号完全反射,无法被标签IC接收,半主动式标签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半主动式类似于被动式,不过它多了一个小型电池,电力恰好可以驱动标签IC,使得IC处于工作的状态。这样的好处在于,天线可以不用管接收电磁波的任务,充分作为回传信号之用。比起被动式,半主动式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好的效率。

  与被动式和半主动式不同的是,主动式标签本身具有内部电源供应器,用以供应内部IC所需电源以产生对外的讯号。一般来说,主动式标签拥有较长的读取距离和较大的记忆体容量可以用来储存读写器所传送来的一些附加讯息。

  射频识别标签,又称射频标签、电子标签,主要由存有识别代码的大规模集成线路芯片和收发天线构成,主要为无源式,使用时的电能取自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能量;射频识别读写设备以及 与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如进存销系统的联网等。

  将射频识别技术与条码(Barcode)技术相互比较,射频类别拥有许多优点,如:

  可容纳较多容量、通讯距离长、难以复制、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忍受能、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等。

  相对地有缺点,就是建置成本较高。不过通过该技术的大量使用,生产成本就可大幅降低。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 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感应器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感应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

  1. 工作在低频的感应器的一般工作频率从120KHz到134KHz,TI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

  2. 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4.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超高频系统通过电场来传输能量。电场的能量下降的不是很快,但是读取的区域不是很好进行定义。该频段读取距离比较远,无源可达10m左右。主要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进行实现。

  1. 在该频段,全球的定义不是很相同-欧洲和部分亚洲定义的频率为868MHz,北美定义的频段为902到905MHz之间,在日本建议的频段为950到956之间。该频段的波长大概为30cm左右。

  2. 该频段功率输出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定义为4W,欧洲定义为500mW,可能欧洲限制会上升到2W EIRP。

  3. 超高频频段的电波不能通过许多材料,特别是金属,液体,灰尘,雾等悬浮颗粒物质,可以说环境对超高频段的影响是很大的。

  4. 电子标签的天线一般是长条和标签状。天线有线性和圆极化两种设计,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MES精益制造管理系统又称APS+MES系统(高级排产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是根据不同行业的制造流程,可选择性地集合系统管理软件和人机界面设备(PLC触摸屏)、LED生产看板、LCD看板、PDA智能手持终端、工业平板电脑、条码采集器、传感器、I/O、DCS、RFID、工业AP、WIFI等多类硬件的综合智能一体化系统。它由一组共享数据的程序,它能控制物料、仓库、设备、人员、品质、工艺、异常、流程指令和其他设施等工厂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应用范围:制造型企业。

  使用RFID技术后指标可达:生产周期缩短35%;数据输入时间缩短36%;在制品减少32%;文书工作减少90%;交货期缩短22%;不合格产品降低22%;文书丢失减少95%;信息的反馈效率提升3860倍。

  资产管理程序从标签中收集位置信息,生成包含报告、警报和其他信息的完整的服务器分布图。安全方面的改善非常明显:标识所有物理设备的活动状况后,数据中心内的未授权访问和篡改将无所遁形。

  数据中心资产跟踪可以对合规性或服务级别提供保障。例如,IT经理可以追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服务器上运行的工作负载情况。RFID不再需要费时且容易出错的序列号和服务标签号码检查操作,可以自动完成IT资产清数据的采集和汇总。

  活跃RFID标签可以用无线的方式报告服务器周围环境和能源情况,包括外壳是否打开、温度、湿度、流量和功耗。

  DCIM平台则整合资产和环境报告,提供当前数据中心的活动概览,帮助IT团队对未来系统利用率和资源增长作出规划。

  溯源技术大致有三种:一种是RFID无线射频技术,在产品包装上加贴一个带芯片的标识,产品进出仓库和运输就可以自动采集和读取相关的信息,产品的流向都可以记录在芯片上;一种是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要通过带摄像头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就能查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查询的记录都会保留在系统内,一旦产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发送短信给消费者,实现精准召回;还有一种是条码加上产品批次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时间、批号等),采用这种方式生产企业基本不增加生产成本。

  电子溯源系统能轻松实现所有批次产品从原料到成品、从成品到原料100%的双向追溯功能。这个系统最大的特色功能就是数据的安全性,每个人工输入的环节均被软件实时备份。

  RFID技术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应用,技术本身已经非常成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于防伪实际就是在普通的商品上加一个RFID电子标签,标签本身相当于一个商品的身份证,伴随商品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在各个环节记录商品各项信息。标签本身就具有以下特点:

  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标识信息,在生产过程中将标签与商品信息绑定,在后续流通、使用过程中标签都唯一代表了所对应的那一件商品。

  电子标签具有可靠的安全加密机制,正因为如此现今的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后续的银行卡都采用这种技术。

  不管是在售前、售中、售后只要用户想验证时都能够使用格外的简单的方式对其做验证。随着NFC手机的普及,用户自身的手机将是最简单、可靠的验真设备。

  一般的标签保存时间都能够达到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样的保存周期对于绝大部分产品都已足够。

  为了考虑信息的安全性,RFID在防伪上的应用一般都会采用13.56M频段标签,RFID标签配合一个统一的分布式平台,这就构成了一套全过程的商品防伪体系。

  RFID防伪虽然优点很多,但是也存在很明显的劣势,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本问题,成本问题大多数表现在标签成本和整套防伪体系的构建成本,标签成本一般在1块多钱,对于普通廉价商品来说想要使用RFID防伪还不太现实,另外整套防伪体系的构建成本也比较高,并不是一般公司能够花得起这个钱去实现并推广出去,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更适合直接用第三方的RFID防伪平台。

  防盗电子标签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很多方面,譬如:医疗、图书馆、商场等等,但是对珠宝一些奢侈品来说,还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即使有一小部分在某些珠宝类商品做了相关的防盗电子标签,都仅仅是极大地显著提升珠宝企业工作效率,譬如:盘点、点仓,出入库,以及降低失窃率而已,对购买珠宝的持有者不是作用特别大。需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珠宝被购买后还能继续的有跟踪定位功能,这样不仅能让顾客以后都能放心的佩戴珠宝,即使不小心丢了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到珠宝的信息。这样不仅让顾客有充分的安全感也能刺激更多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人下决心购买这些奢侈品。

  这类电子标签不仅仅可以用在珠宝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样一款升级版的电子标签将会应运而生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到生活当中。

  石油石化、国家电网、物流、服装等领域都能够正常的使用RFID电子标签,只要是有价值的物品都可以用RFID电子标签进行监管,哪怕是私人物品的运输。这里迎接的不单单是一个低成本的智能防盗产品,而且是一个能应用于信息化实时管理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已被确定为中国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无疑给正在发展的中国物联网又吹来一股强劲的东风,而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最关键技术,其应用市场必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扩大。

  RFID巨大的市场空间即将打开,而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需求尚且没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伴随行业的发展,业内的竞争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RFID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行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

  据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到2010年,全球RFID标签的生产数量将达到330亿,是2005年13亿产量的25倍以上,RFID在未来几年的应用会随着产业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从1991年至今,已经有超过15000万台汽车在使用RFID标签。而根据分析师的预测,未来RFID将主要使用在在供应链管理等物流领域,而这一个市场将成为RFID市场的重头戏。但如果在应用上能够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实现RFID标签的量产化,RFID标签的价格将会迅速下跌,应用普及也将指日可待。

  在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技术上还存在着系统集成稳定性差、超高频标签性能本身有一些物理缺陷等许多技术方面不完善的问题。

  在系统集成方面,现阶段中国十分缺乏专业、高水平的超高频系统集成公司,整体而言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应用解决方案还不够成熟。这种现状便造成应用系统的稳定性不高,常会出现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的现象,进而影响了终端用户采用超高频应用方案的信心。

  从超高频标签产品本身而言,存在着标签读写性能稳定性不高、在复杂环境下漏读或读取准确率低等诸多问题。

  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在国内尚无形成统一的标准,国际上制定的ISO18000-6C/EPCClass1Gen2协议,由于涉及多项专利,所以很难把它作为国家标准来颁布和实施,国内超高频市场上相关的标准及检测体系其实就是处于缺位状态。在没有统一标准的环境下,十分制约产业和应用的发展!

  尽管近两年来,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价格下降很快,但是从RFID芯片以及包含读写器、电子标签、中间件、系统维护等整体成本而言,超高频RFID系统价格依然偏高,而项目成本是应用超高频RFID系统最终用户权衡项目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所以,超高频系统的成本瓶颈,也是制约中国超高频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0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形势的好转和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利好因素推动,全球RFID市场也持续升温,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预计201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RFID的应用领域慢慢的变多,人们对RFID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期待也慢慢变得高。RFID技术正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许多国家都将RFID作为一项重要产业予以积极推动。

  总之,中国无源超高频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核心技术急需突破,商业模式有待创新和完善,产业链要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只有核心问题得到一定效果解决,才能够真正迎来RFID无源超高频市场发展。

  发现服务主要是指将RFID信息存储到一个轻量级的数据库中,便于用户使用RFID编号进行查询,用于物联网的形成。

  程总表示,斑马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服务的行业是零售、制造、物流、医疗和政府行业,同时也为传统物流和电商提供解决方案,今天想借助“物流中国行”这样的平台来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斑马技术希望在将来能够最终靠高级数据采集、云平台分析等新型技术去改变行业的业务方向,通过感应对动作做多元化的分析,然后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分析做出业务决定,接着再反馈到系统,指导下面的决策者怎么样做下一步的操作。

  作为一个无人零售品牌,“金姜便利”有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货柜两种产品形态,均采用RFID技术。用户通过手机扫码开门,关门10秒内自动扣款,理论上能做到零损耗。投放场景以厂区和交通枢纽(机场和地铁)为主。

  王建新认为条码与NFC两者的差异是:兼容性,二维码仍旧能用,而NFC只有一部分人能用;成本,二维码的成本极低,而NFC的成本高,这就导致普及到路边摊这个任务,NFC不容易完成,而条码支付很容易完成。这是对比为什么二维码支付它能够在移动支付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条码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支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