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楼宇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探讨

热度:1 发布时间:2024-07-05 23:16:12来源:cba小九直播

  随着近两年NB-IoT技术在国内大热,并且互联网巨头纷纷提出要向全力发展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再一次成为了全社会共同的热点话题,在产业圈,绝对可以排上热搜榜第一名的位置,甚至有些人言之凿凿地将2018年称之为物联网元年。

  2018年是否为物联网元年,这并不重要,其实更重要的是,在2018年,AI(人工智能)彻彻底底地满屏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君不见,国际老巨头如英特尔、英伟达等陆续推出AI芯片,国际新巨头华为、阿里等也是纷纷开始逐浪AI。也就是说,当前最大的共识是未来AI必将深度融入人类的生活。

  AI作为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新兴科学技术,以此来实现使机器可以胜任部分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工作, 同时在完成这类工作中实现比人类更高效的过程和更加可靠的结果。

  所有一切的智能化项目的终极目标其实也就是追求以AI替代人的部分工作,以使环境更安全、使用更高效、资产利用效率更加高、占用人力资源最小,进而达到经济效益最佳。

  楼宇管理智能化作为其中要给很小的分支,自然也是围绕着这些目标,才有实际的意义。

  就楼宇智能化的定义来说,参照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的定义: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的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SAS)、消防自动化(FAS)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

  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楼宇的含义也延伸到了物业管理,比如中央监控室、智能停车管理、多表自动采集算费、门禁系统、物业管理用户互动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上述定义,目前智能楼宇建设主要着力点在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防系统、配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基础设施,以及车位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物业收费系统、多表收费系统等方面,并且集中在基本的监测功能应用。

  当然,仅以上建设内容,已形成了一个千亿级的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市场数据,截止到2017年,工业建筑领域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达到187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左右;公用建筑领域楼宇智能化市场规模达到31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左右。

  而从中国市场楼宇智能化建设覆盖率来看,截止到2017年,智能楼宇占所有新建楼宇的比例为47.26%。而不管是从运营方的需求来看,还是政府的政策导向来看,楼宇智能化市场仍有十分广阔的空间。

  在前言中提到,楼宇智能化项目的终极目标其实也就是追求以智能机器替代人的部分工作,以使楼宇环境更安全、使用更高效、资产利用效率更加高、占用人力资源最小,进而达到经济效益最佳。

  但是以上定义并没有深入到如何让人有效使用这一些系统的问题。进一步地说,上述定义,仅仅实现了运作时的状态采集的自动化,而如何确保信息接收人有效处理采集到的这一些信息,却没有进一步的智能保障措施。于是,笔者观察到的现象是首先这些自动化设施自身的运行还需要人力巡检,哪怕出现巡检力度不足,也难以发现,导致设施瘫痪较多;其次,这些自动化设施所搜集的信息数据并没有正真获得有效处理,比如系统发现一栋楼内部分点位的烟感失联,但是管理人员没有去处理,却无法通过系统措施纠正这种错误行为。

  因此存在严重的建而不充分使用甚至建而不用的情况,根据统计,目前国内楼宇自控系统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工作的仅占3%。

  1.设备档案信息不一致,导致现场信息与系统信息不一致,典型案例是烟感安装的地方与系统档案不一致;

  2.系统提供的信息不直观、难读懂、难使用,典型案例是有些系统提供的故障信息无法直接读懂,还需要查故障代码表;

  3.系统出现运行故障,恢复依赖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典型案例是消防联控系统故障了,物业管理单位无人修,甚至无人报修。

  4.运检制度执行没有通过系统监督,管理人员未按制度执行也很难发现,典型案例是消防栓设施虽然要求月检,但多数情况是几个月检查一次,再一次性把过去几个月检查记录补上,或者过场式检查。

  5.各个管理模块的系统各自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和标准化设计,存在部分重复投资的情况。

  6.缺少全流程业务设计,业务不闭环,各模块缺少联动,单一系统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从上述智能楼宇所涵盖的内容来说,我们大家可以发现,智能楼宇建设其实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想将楼宇智能化系统真正地建好、用好,必须将各板块的业务形成强关联,互相联动、互相约束、互相推进,从而最终实现既安全又高效更具有经济价值的智能化系统。

  标准化之前要先对智能楼宇的业务模型做全面梳理,建立基础业务模型信息。基础业务模型建设依据:

  1.基于开放性原则,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各子系统之间需要有标准的接口规范;

  2.通信架构是业务应用核心支撑技术之一,要支持各种通信方式的融合,能够支撑业务应用扩展的需要,硬件接口应能满足通信方式升级的需要;

  3.不同设备与通讯规约的兼容,最好能支持设备功能自描述,系统通过描述文件构建与设备之间的互操作。

  易维护性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大多数表现在系统易操作、使用方法易学习、信息易读懂、满足管理结果为导向,同时也加强系统设施异常的自发现、自恢复能力,支持管理流程闭环。

  由于系统普遍运行于公共网络,系统模块设计一定要考虑安全性,但提高安全性不意味着向封闭式系统妥协,而应引入各种安全技术来提高系统安全性,当然必须要格外注意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平衡。

  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楼宇智能化的基础,但是智能化的经济效益却通过运营结果体现。因此,整个智能楼宇方案的设计要基于提升运营能力为出发点,以无论单一业务链还是跨模块业务链闭环为设计思路,建立多系统协同作战的能力。

  在设计任何一套系统需求之前,首先要厘清管理元素,再分解每个管理元素所包含的动作、标准、要求、业务闭环条件,再复原成需求设计。以下是本文所理出的智能楼宇所包含的大部分管理元素。

  楼宇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主要关注焦点在于可用空间的管理,其业务动作涉及空间信息、招商与租赁管理、询/报价、合同、客户信息、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楼宇物理状态。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主要关注焦点在于人员的合法出入,其业务动作涉及入驻人员管理、访客管理、人员使用设施轨迹、高安全风险人员管控。

  配套设施管理:配套设施管理主要关注焦点在于安全管理设施、消防管理设施、能源设施、暖通设施、车位设施、

  --安全管理设施:门禁权限及使用记录、视频区域监控、安保人员巡查轨迹、安保点位及工作状态、人员稽查布控、边界管理、电子巡查、与管理人员和监察人员的互动

  --消防管理设施:烟感系统、喷淋系统、防火门、给排风系统、安全层、电梯部件化管理、消防管道及消防栓、消防空间管理、报警记录和处理结果电子化、使用和维护记录电子化、以及与监察部门的联动

  --能源设施管理:园区水电气AMI、漏电监测、线路和设备测温、公众照明、分支线路负荷越限监测、充电桩

  --暖通设施及环境管理:冷热源状态、空调状态、新风机组状态、室温、室温与气象温度联动、空调与政策规定联动、遮阳帘

  智能楼宇系统是一个集多学科门类、多业务种类的系统,具有系统十分复杂的特点;同时由于投资方本身的特点,对此类投资比较谨慎,大多数都会采用分散投资、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智能化工作。但作为建设方,必须要考虑怎么保护好客户的现有投资,同时每一次新的投资又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增益,是系统模块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加以考虑的。因此智能楼宇系统一定要采用按照分模块设计、按业务链整合、业务实现全闭环的思路进行设计。

  而要按业务链整合、业务实现全闭环,则需要厘清从楼宇使用的过程中动作的发起到达到预期结果的每一个环节。这里举两个应用案例的设计思路。

  因此,基于以上设计思路,任何一个业务子系统对必须预留出与别的业务子系统实现业务流程闭环的接口。

  本文主要是针对园区楼宇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业务应用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重点突出系统的易用性、易维护性和运营全闭环设计思路,寻求发挥系统的最佳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